五個“唯獨”今天爲何仍然重要
早在宗教改革開始之前,教會生活中的某些作風,對一般人而言,已不再是基督教信仰有意義的表達。與其仰賴神,人們追求改變而非信守,無論理解與否,盲目地投身於慣常的空洞儀式。經過數百年,教會中某些關鍵的基督徒教義,如同人身上多年缺乏操練使用的肌肉那樣,逐漸萎縮了——尤其是那些圍繞著得救觀念的教導。
在此衰敗的過程中,宗教改教家們(象馬丁.路德和約翰.加爾文)試圖定義與救恩相關的基督教教義。這些柱子—— “五個唯獨 ”——是以拉丁文表述的五個短語,不僅成爲理解宗教改革根據的基礎,也奠定了基督徒持續建立歸正福音基本教導的實底。反合的是,這些最爲重要的要點,若個別單獨看待,往往成了同樣“空洞”的慣用語句。這些話,今天還管用嗎?若有用,該怎麽用?
1. 唯獨信心(Sola Fide)
我們文化中最大的誘惑之一是,我們的生活傾向於憑眼見,而非凴信心。“眼見為實”倒置人們依靠自己的行動來促進自我感覺的良好。你我的得救,若得仰賴自我能力,便會輕易落入懼怕“福音”的魔掌之中。與其緊握憑信的真福音,我們卻拘泥於自己的疑惑和焦慮。懼怕仰賴自我,信心卻是仰賴神。懼怕告訴我們說,“我必須做點什麼來糾正我的處境”。 信心承認,“我無法改變這些境遇,一切都交托給神”。
我們的信仰呼籲我們,要倚靠唯一能幫助我們勝過罪惡和死亡之醜陋的獨一神。
犯罪之後的亞當和夏娃出於懼怕而倚靠無花果樹的葉子和躲藏來“解決”他們的處境(創3:7-8)。今天,我們當中許多人也試圖向神隱藏我們的需要。我們摒棄神的恩典和他藉基督提供的救贖,反而倚靠自己的功德。我們經常遺忘,透過重建修復和赦罪饒恕,我們可以重拾救恩的喜樂。我們的信仰呼籲我們,要倚靠唯一能幫助我們勝過罪惡和死亡之醜陋的獨一神。
2. 唯獨聖經(Sola Scriptura)
聖經在基督徒教會生活中佔有核心地位。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以神的道為真確、有權威、能充分引導信仰生活。然而,隨著長年纍月的信仰實踐,傳統(即在地的信念和作風),在我們的教會社群和教派當中,越發被重視,以至影響了我們處理聖經的方式。這些傳統使我們的焦點偏離了基督教歷來的核心信仰和實踐。每個教會群體都有此類的傳統。就舉幾個當代常見的事情爲例:試想信衆評估飲酒問題或政治派別的標準。宗教改革所提倡教導的 “唯獨聖經”, 正是爲了約束此類型,當年已籠罩著羅馬大公教會(天主教會)的諸多傳統。
但是,眾改革家一方面宣導唯獨聖經為教義和實踐的至高權威,同時也欣賞重視另一項,也可稱之為傳統的不同類別,即聯結各地基督徒的普及信仰和實踐。試想關於我們三一神或耶穌其人其事的信仰内容爲例。正如眾改革家那樣,你我也應當尊聖經為我們信仰理解的準繩和基礎。你我必須效法眾改革家借鑒傳統,以便協助我們面對眼前基督身體的不合一,並鼓勵我們與前人同個節拍,一起閱讀聖經。
3. 唯藉基督(Solus Christus)
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當中。這雖然促成各宗各派人士和睦共處的夢幻(有時也成真了),同時也給今天的基督徒帶來了特殊的挑戰。基督教是否該順著這種新的文化現實而調整其教義,以宣揚良好道德觀念為宣教的焦點,而非呼喚印度教徒、穆斯林信徒或無神論者來接受福音,並肯定基督教歷來的正統信仰?
對基督教信仰而言,沒有比耶穌的其人其事更加重要的了。
宗教改革提出對救恩的理念是,我們唯獨藉著基督才能來到神面前,也就相應排除了在救恩議題上多元化的視野。身為基督徒,我們不能更改這無法改變這2,000年來推動活化著我們信仰的教義。對基督教信仰而言,沒有比耶穌的其人其事更加重要的了。在這一點上,眾改革家協助我們澄清基督教信仰關乎救恩的核心原則之一,並且是耶穌自己所強調的。“若不借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”(約翰福音14:6)。
4. 唯凴恩典(Sola Gratia)
耶穌按照恩典行事。他持續不斷塑造並使用的人,有至少應該被解僱的,也包括了理當承受最嚴厲處治的。需要這等人的例子嗎?要找出一位不配與耶穌同工的人,我們只需看看初代教會領袖群中的彼得——他三次不認基督。
儘管耶穌和早期教會在事工中都強調恩典,基督徒們長久以來卻是掙扎抗拒誘惑,將一般基督教信仰實踐,尤其是救恩,變成對一系列規矩和條例的遵守。宗教改革見證,你我得救並非通過仔細順從明確(以及往往不那麽明確)的教會規條,而是藉由三一神恩惠的賞賜。身爲基督徒的你我都有落入“規章制度”思維的傾向。我們應當在社交媒體、教會和社群生活中彼此相對的時候,更擅長於體現被恩典加倍滲透的心腸。
5. 唯獨榮神(Soli Deo Gloria)
各種各樣的人——無論是孩童、志願者,或大有名望的高管——都想爭取榮譽。每個人做好某件事之後,總是希望得到至少一些的肯定,但我們往往高估了自己對完畢工程的貢獻。這並非新鮮事:一名籃球選手,投籃命中制勝球,整場球賽中就只得了那兩分,卻被媒體人員所榮譽。他是否單獨投進了那取勝的一球,無所謂,因爲其他隊友肯定有份於賽終的總分。誰得榮耀呢?某程度上來説,他們都得榮。
我們一生中必須竭力活出聖經中各方面的真理,協助別人明白救恩,且依據聖經為我們唯一的至高權威。
論道救恩,眾改革家都表明,唯有神配得尊榮。十六世紀的羅馬大公教會當時慣常分配榮耀。神配得最多,但罪人因著他們的合作(執行禮儀式並實行善工)也理當有份。宗教改革所留下的遺產替我們澄清:你我在自己的得救上毫無所誇(以弗所書2:8-9)。唯有神配得稱頌,因祂賜給祂的子民榮美的新生命。
既然如此,身爲宗教改革之後裔的你我,可以如何協助他人重視基督教關於救恩方面的教義,尤其面臨著我們文化的衰落?我們一生中必須竭力活出聖經中各方面的真理,協助別人明白救恩,且依據聖經為我們唯一的至高權威。我們必須向世界體現神的愛——即神唯獨出於恩典而接納我們,唯獨藉著相信基督,並且神經常在各處各方使用最意想不到的改革者來實現他的旨意——這一切都互相效力,歸榮耀給神。
關於作者
約翰·愛迪爾博士強調引導他的學生走向以基督為中心、歷史知情的信仰。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歷史釋經和文化在神學中的作用。在加入DTS之前,愛迪爾博士在Insight for Living(生命之光)擔任了幾年的作家。他和他的妻子蘿拉有三個孩子——尼古拉斯、哈珀和湯瑪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