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沒有來:與創造物一同歎息
尋找愛情 (Steve)
神欺騙了我。我知道,祂也知道,或者我以為我們都知道。
我渴望婚姻的陪伴,而等待「那個人」讓我受盡折磨。到了二十多歲,我感覺自己被欺騙了,好像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,並帶走了任何「喜悅[我]幼年所娶的妻」(箴5:18)的機會。我知道我的渴望源自於神的設計(創2:18‒25)。但我也知道,有些人會單身,有的是偶然,有的是選擇。時間在前進,神在考驗我。
我記得那一刻,情感的堤壩決堤了。這讓我措手不及。我以為她喜歡我?我哭得很傷心。當我的情感之泉枯竭時,雲層裂開,一道真理的光芒照進了我的破碎之中。我的心纏繞著一個謊言:婚姻會帶來生命。單身似乎是一種只有婚姻才能拯救的準存在(quasi-existence)。所以我跪下,輕聲禱告:「父啊,我不想單身走過人生。但如果祢呼召我過單身的生活,我信靠祢會給我需要的。」
次年,我第一次看到Kim那雙如迪士尼公主般的眼睛,大地為之一震。十八個月後,我們在昆士蘭北部熱帶地區度蜜月。神讓我等待,但祂沒有欺騙我。祂只是給了我時間,讓我放棄我的偶像。
渴望小孩 (Kim)
我一直想要孩子。沒有人告訴我,也不需要有人告訴我。這個渴望自然而生。然而,Steve讓我驚訝。在十九歲時,我從未想到我們的新青年牧師會注意到比他小近十歲的女孩。當他問我對我們約會有什麼看法時,我才二十歲,我故作漫不經心地回答:「嗯……我不反對。」六個月後,Steve求婚了,我們在我二十一歲生日後兩個月時結婚。
我們想在孩子來之前有時間享受二人世界,所以我服用了避孕藥。我調查了不同的「藥丸」,以確保我們是預防受孕,而不是終止受孕。兩年後,我們決定停止避孕,從未考慮過不生孩子。
按需祝福 (Steve)
我們都想要孩子。我們以為可以像亞馬遜網購一樣,隨時下單,隨時送達。於是,兩年後,我們閉上眼睛,牽著手,下了訂單。但不曉得怎麼回事,我們的訂單丟失了。事實證明,禱告不像擦拭古阿拉伯神燈那樣靈驗。
「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;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。」(詩127:3,和合本)我們知道這一點,但沒有人挑戰我們向祂遞交時間表。我已經等了很久,才等到「我幼年所娶的妻。」為人父母也可以等待。所以我們計畫了我們的路線,但神指引了不同的腳步(箴16:9)。
求子心切 (Kim)
當你撤掉守門員,遲早會有人得分。只是有時候沒人得分,球員和球迷都空手而歸。
每個月當我檢查結果時,我努力不讓自己太過期待,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。時間一到,檢測結果出來,我的心情跌到谷底。
重複。再重複。
我們試孕了一年後纔去看醫生。我剛滿二十三歲,所以我們還有很多時間。他進行了基本檢查,但沒什麼異常,所以我們去看了生育專家。幾週內,我被針頭和儀器刺來刺去。實驗室的老鼠至少還有個小輪子可以跑跑消耗他們的挫敗感,我只能哭泣來釋放我的壓力。
Steve 的精子數量一般,而我的卵巢也不太配合,但專家說情況仍有可能好轉。我服用了克羅米芬來調節我不規律的週期,但在澳大利亞,專業標準限制其使用時間為十二個月。一年過去了,仍然沒有孩子。
丈夫們,愛你們的妻子 (Steve)
我們早就談論過不將孩子視為偶像。我在等待Kim的過程中學到了這個功課。我知道她也在修同樣的課。
神吩咐丈夫們要像基督愛教會那樣愛妻子(弗5:25)。我們一起談心、哭泣,甚至開懷大笑。有時候,我只是抱著Kim。我們也一同禱告,祈求能有孩子並求主賜予我們堅持走下去的恩典,不論是否有孩子與我們同行。有時候是她禱告,有時候是我為我們兩人代求。當無法用言語表達時,聖靈替我們代求(羅8:26),但偶爾祂也讓我為她代禱。我從未經歷過比這更神聖的信任。
十八個月的不孕期間,Kim說了一句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:「我感謝神這段經歷,它讓我更親近祂,教導我依靠祂。」
求子心切 (Kim)
當你撤掉守門員,遲早會有人得分。只是有時候沒人得分,球員和球迷都空手而歸。
每個月當我檢查結果時,我努力不讓自己太過期待,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。時間一到,檢測結果出來,我的心情跌到谷底。
重複。再重複。
我們試孕了一年後纔去看醫生。我剛滿二十三歲,所以我們還有很多時間。他進行了基本檢查,但沒什麼異常,所以我們去看了生育專家。幾週內,我被針頭和儀器刺來刺去。實驗室的老鼠至少還有個小輪子可以跑跑消耗他們的挫敗感,我只能哭泣來釋放我的壓力。
Steve 的精子數量一般,而我的卵巢也不太配合,但專家說情況仍有可能好轉。我服用了克羅米芬來調節我不規律的週期,但在澳大利亞,專業標準限制其使用時間為十二個月。一年過去了,仍然沒有孩子。
丈夫們,愛你們的妻子 (Steve)
我們早就談論過不將孩子視為偶像。我在等待Kim的過程中學到了這個功課。我知道她也在修同樣的課。
神吩咐丈夫們要像基督愛教會那樣愛妻子(弗5:25)。我們一起談心、哭泣,甚至開懷大笑。有時候,我只是抱著Kim。我們也一同禱告,祈求能有孩子並求主賜予我們堅持走下去的恩典,不論是否有孩子與我們同行。有時候是她禱告,有時候是我為我們兩人代求。當無法用言語表達時,聖靈替我們代求(羅8:26),但偶爾祂也讓我為她代禱。我從未經歷過比這更神聖的信任。
十八個月的不孕期間,Kim說了一句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:「我感謝神這段經歷,它讓我更親近祂,教導我依靠祂。」
心靈的追趕 (Kim)
我的心在這些話語中掙扎。我想要「[我的]心意更新而變化」,而不是隨從這個世界(羅12:2)。這意味著我的心必須跟隨我的信仰,而不是決定我的信仰。我必須提醒自己,是神,而不是祂的恩賜,帶來生命(約17:3)。然而,我的心有時會偏離道路,「人心比萬物都詭詐」(耶17:9)。偶爾,它會控制我,我必須用聖經的真理來勸服它。我嫁給了一個擅長協商的好丈夫,這很有幫助。
「所盼望的遲延未得,令人心憂」(箴13:12)。我的心每個月都變得更加憂愁。我們花了一段時間纔認識到這種憂愁的本質是悲傷。每個月都帶來了懷孕的可能,新的盼望的誕生。然而,每當嬰兒沒有到來時,盼望就像流產了一樣,有時甚至是死胎。我被困在一個陰暗的過山車上,在無法熄滅的盼望和未被診斷出的悲傷之間掙扎。
失去至愛的人,帶來一種無可更改的結局感。我們可以悲傷,我們可以放手。但當我們心中的寶貝只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裡時,我們該如何悼念?又該如何放下下個月可能會出現的嬰兒?這些損失是實實在在的,即使那個孩子從未降臨。每個月都帶來更多的悲傷,悄悄地偷襲我們的生活,像是在暗中策動著複雜的間諜行動。
每次我們談論未來時,我的緊張和悲傷就瀰漫在房間裡。Steve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各種可能的未來之間切換,而我卻像被他的星艦大燈照到的鹿一樣僵住了,在每個未來裡都落後他九個月。當我們缺少了那關鍵的要素,我們該如何計劃未來呢?
請別再給我悲傷 (Steve)
我忙著過生活,Kim卻陷入了等待的煎熬。我會問Kim對這個主意或那個計畫有什麼看法,她總是猶豫。有時我知道原因,有時我不知道。她心裡總在想:萬一我們懷孕了怎麼辦?
對我來說,有沒有孩子都能適應我們所選擇的未來。對Kim來說,孩子就是她的未來。我也想要孩子,但她的眼神責備我,因為我沒有像她那樣痛苦,這讓我感到被困住了。
理解Kim的悲傷後,我們的局面改變了。我曾經對她的悲傷感到厭煩,而她也對我缺乏悲傷感到不滿。當我們點出這個問題時,這種緊張瞬間消失了。我們開始對話,互相請求原諒,並給予彼此自由,可以悲傷,也可以不悲傷。
人們往往選擇迴避悲傷,而不是正視它,因為這樣感覺更輕鬆。不知怎的,在揭開Kim的悲傷時,我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悲傷了。當我們討論Kim的失落和悲傷時,我的悲傷也隨之浮現。我們的未來如果沒有孩子會是什麼樣子?我們會不會永遠無法擁抱自己的孩子?無法教他們閱讀,教他們騎自行車,教他們愛耶穌?這些被拒絕的現實侵入了我的心。現在,當我抱著Kim時,有時我也會流淚。
等待成為女人 (Kim)
在電影中,男主角總是贏得女主角的心。在聖經中,女主角總是得到孩子。撒拉得了以撒(創18:12; 21:1‒3);利百加得了雙胞胎(創25:21, 24);拉結得了兩個兒子(創30:22‒23;35:24);瑪挪亞的妻子得了參孫(士13:3, 24);哈拿得了撒母耳(撒上2);以利沙伯得了施洗約翰(路1:24, 57, 62)。神在兩千多年中,六次恩賜「打開子宮」,但總是有著神聖的目的。祂(透過撒拉、利百加和拉結)保護了祂所應許的亞伯拉罕後裔,(透過瑪挪亞的妻子和哈拿)為以色列提供了救贖和敬虔的領袖,並(透過以利沙伯)為彌賽亞的降臨做了準備。神的作為總有神聖的目的。祂「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,為多子的樂母」(詩113:9,和合本),但並不總是如此。
孩子是來自神的禮物和祝福(詩127:3-5),而不是保證或生而有之的權利。
神設計我想要孩子。Steve沒有感受到我的悲傷,這讓我很痛苦。隨著我們的對話,我開始明白,神設計男人和女人各有其獨特之處,共同繁衍和傳播祂的形象(創1:28;2:18‒25)。祂設計女人來生育孩子,而不是男人,並在這設計中賦予了女人實現這個目標的渴望,這種特殊的渴望是Steve永遠無法擁有的。
受咒詛的身份 (Steve)
Kim問道:「那工作呢?」這時,我們才恍然大悟,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意義深遠的理解。長期以來的怨恨化為了共同的理解。神吩咐亞當看守伊甸園中的果園(創2:15),並讓夏娃作為他的伴侶來幫助他(創2:18, 20)。同樣的目的,不同的角色,所以男人和女人因著各自的角色被獨特地設計。當我們反叛時,神使我們的角色變得困難重重,給我們追求它們的過程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困難,作為一種永恆的提醒,提醒我們生命只能在祂裡面找到。
男人和女人共同承擔起耕種土地的角色,但神特別設計男人擔當這一角色,這是祂沒有設計女人的。因此,祂將地裡的咒詛施給亞當(創3:17‒19)。同樣,女人和男人共同肩負養育孩子的責任,但神特別設計女人擔當這一角色,這是祂沒有設計男人的。因此,祂將生育的痛苦施給夏娃(創3:16)。
我沒有經歷像Kim那樣的經常性失落。現在我知道為什麼了。神設計我們的方式不同,不只是生理上的差異。生育在Kim的設計中處於核心地位,這在我身上永遠不會如此。大多數面對不孕不育問題的夫婦都有這樣的共鳴。當Kim提出工作的類比時,這立即有了意義,無論是從經驗還是從創世記3章來看都是如此。不孕症深深地挫敗了女性天生的生育角色,無法工作帶給男性的挫折是相似的。
生養眾多 (Kim)
保羅將單身描述為一種恩賜,與不孕不育一樣,這是一種很少有人祈求但許多人都會領受的恩賜。這種恩賜其實在於它帶來的機會。
我們的創造設計的呼召沒有改變。亞當失敗的地方,耶穌勝利了(林前15:21‒22)。祂「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」(西1:15,特別強調),「是神本體的真像」(來1:3,和合本,特別強調)。既然聖靈使信徒受洗歸入基督,我們就共享祂作為神完美形象的身份(羅6:3),藉著聖靈的力量,現在就活出這個身份,並由祂蓋上印記,以致永恆的完全(林前15:49;約壹3:2)。耶穌的大使命,即去使萬民作門徒(太28:19),重申了我們的創造使命,即「生養眾多」,透過使人成為唯一真正形象的門徒來增多神的形象。
我們盼望與自己幼小的神形象的承載者一起實現這個目標。但如果不行,我們將利用不孕不育的恩賜來使其他人成為門徒。我們也許不能繁殖,但我們要選擇增長。
生命的過渡階段 (Steve)
今天,我們等待。當我們與創造物一起歎息,如同分娩的痛苦,期待新天新地(羅8:22),我們也渴望自己經歷一點分娩的痛苦。我們盼望第二個,但我們所信靠的是第一個。
神不虧欠任何人(羅11:35),尤其不欠我們。祂在耶穌裡給了我們無法言喻的豐富(弗1:3),無論有沒有孩子,祂都是我們最大的寶藏。
神從不欺騙任何人。
供稿人簡介
史蒂夫·塞爾(Steve Selke)
史蒂夫·塞爾克(Steve Selke)和他的妻子Kim在南澳大利亞的阿德雷德海灘附近長大。作為一名合格的律師,Steve曾短暫在澳大利亞政府擔任調查員,隨後轉入教會和教育事工。在完成神學院課程後,他盼望傳講福音、教導聖經,並培訓教會領袖。